close

如果在連上三節課之後,學生還告訴你,

怎麼這麼快就過了三節?

如果下課鐘響,你提醒孩子們出去走走,

學生卻還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討論柱體表面積該怎麼求,

看到這樣的畫面,

你會不會很感動?

 

其實,

我也不是一開始就這樣教數學的,

但 因為不能忍受一成不變的自己,

所以 我喜歡參加研習,

特別是對自己教學專業成長有幫助的研習!

 

不少人這麼說,

我們不要用過去所學,教現在的學生,去適應未來的生活。

 

但是,

在數學教學的現場,

卻有不少老師這麼說:

因為以前老師這樣教我,

所以我現在也這樣教我的學生。

 

或者,

聽到這樣的聲音:

我們以前這樣學都沒問題,

怎麼現在這樣教學生都不會?

 

莫非,

以前的我們比較聰明!

 

從學習金字塔理論得知,

當一個老師上課不斷在講授時,

學生的吸收率最低。

 

數學的學習更是如此,

或許連5%都不到呢!

 

讓學生成為課堂中的主人,

學習的主體,

在教改的今日,

更是喊得漫天價響。

 

事實上,

要這麼做,

關鍵在

老師 準備好了嗎?

 

會數學 不見得會教數學,

老師對數學教材熟悉嗎?

 

在學校學到的眾多教學法,

知道該怎麼靈活運用嗎?

教學策略不是多就是好,

是要適度運用。

 

在學田國小分享的幾點大綱,包括:

 一、新接班時,我如何進行學生數學先備知識的診斷?

 二、數學教學的治標與治本。

 三、如何指導學生進行兩兩討論?

 四、實例教學與分享。

 

上課部份PPT(摘錄)

投影片1.JPG 投影片2.JPG

 

 

投影片3.JPG 投影片4.JPG

 

 

投影片5.JPG 投影片6.JPG

 

 

投影片7.JPG 投影片8.JPG

 

 

投影片9.JPG  

 

 

老師們分享今日上課心得(以代號表示)

 

 

甲師:

 老師教學時會提供學生很多操作的機會,

 但我的教學比較缺少這個部份。

 我們現在正在教一位數的除法,

 今天上完這堂課之後,

 我可能在上課的時候就會講得更清楚,

 不會把這個問題帶到下個年級去。

 

 

乙師:

 發現自己以前在教數學的時候好像有一點操之過急,

 太少讓小朋友實際操作,

 小朋友觀念好像不是很清楚,

 以後如果有機會的話,我會多讓小朋友實作,

 讓他們知道這是怎麼來的!

 

 

丙師:

 上了老師今天的小數乘法教學後,

 我發現,喔,原來自己不懂的今天終於解惑了(大家都笑了)!

 (關於積的小數位數為什麼是被乘數和乘數的小數位數的和)

 以後如果有機會帶到中高年級,就會運用這樣的方式。

 

丁師:

 秀蘭老師說「老師少說,學生多說」,

 這句話讓我感觸很深!

 我以前都是急著要把它教好,

 直接告訴學生。

 今天透過這樣的操作,

 我覺得這是一個可行的方法,

 學生可以自己做,

 

戊師:

 回想以前小時候學數學,老師都不會講,

 只要我們背起來。

 現在開始教小朋友的時候,也常去想,

 我到底要怎麼樣教才能讓小朋友懂,

 因為我不想讓他們用死背的方式,

 所以我就想到一些方法,

 可是有時候其實自己在講解的時候,

 反而讓學生愈來愈不清楚,

 再來,就是進度上的壓力,

 因為有些小朋友需要的時間可能會比較長。

 

己師:

 過去教數學,很多時候都會拿自己的舊經驗去教,

 以前老師怎麼教,我碰到同樣的題目,

 我就拿這樣的經驗去教,其實這個方法是很快的,

 因為這是已經累積了很久的教學法,

 但是,在教的時候,小朋友就會不敢問,

 為什麼要這樣,反正記起來就對了啦!

 今天上這個課,知道要先讓小朋友知道是怎麼樣來的,

 秀蘭老師講到很重要的一點,

 就是小朋友是自己去找到那個方法的,

 跟你教的那個方法是不謀而合的時候,

 小朋友日後碰到相同的問題,就知道怎麼做。

 

志工(金車基金會):

 今天上課的時間太短了,(很遺憾的感覺)

 當你的學生很幸福吔!(有沒有幸福要問學生才知道) 

 是不是現在的老師都像你這樣教?(...)

 

 

後記:

關於數學診斷及補救教學課程,

除了學田國小外,

亦曾受邀至萬寧國小、佳民國小擔任該主題講師。

以及史懷哲培訓計畫低成就兒童課業輔導技巧講師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蘭兒 的頭像
    蘭兒

    李秀蘭老師的成長與教學心路

    蘭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