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有一回,

有個外校主任來到學校找我談事情,

適逢孩子們從科任教室回來,

他聽到每個孩子在教室門口對我說

老師,我回來了!

彷彿回到家裡跟父母問候的感覺,

令他很感動!

 

在六信,除了一早到校,

孩子們會說「老師早、同學早」

跟大家問候之外;

每當他們從科任教室回來時,

也會說「老師,我回來了!」

 

這個習慣並非一開始就有,

好習慣是需要教的。

 

五年級剛接新班時,

我曾跟孩子們說過:

未來兩年,

信班是你們在學校的家。

 

一個孩子回到家跟父母打聲招呼,

是基本禮貌。

 

順便做了一項簡單調查,

每次回家你都會說,

「爸媽我回來了」,

請舉手!

 

結果,

寥寥無幾!

 

我說

出門前主動告知去向,

回家後跟父母打聲招呼,

是一個孩子應有的禮貌,

讓父母放心,

是孝順、貼心的表現!

 

所以,

我們先從學校做起!

 

每回上科任課,就當作出門,

下課回到教室,就是回家。

老師是學校的媽咪,

進教室前,

說聲

老師,我回來了!

讓老師知道,

你回家了。

 

就這樣,

就算孩子本來沒有這個習慣,

因為團體生活,

大家都這麼說、這麼做,

他也跟著說,跟著做了。

 

說著、做著,

習慣就這樣養成。

 

一年多下來,

孩子們早已習以為常,

說起「老師,我回來了」,

是那麼自然!

 

卻沒想到,

聽在每一個有機會到六信接洽事情的師長耳中,

是一項震撼,

更是一種感動!

 

生活教育,

原是父母應該教孩子的!

但在某些時候,

甚至對某些年齡的孩子而言,

老師說的比父母還管用。

 

一開始,

孩子可能視其為規定,

但,

假久了也會變成真,

為了養成一個好習慣的規定,

堅持 是值得的!

  

親師本為教育合夥人,

不分彼此,

只要對孩子有助益的,

做,就對了!

 

後記一:

 關於「老師我回來了」,

 卉婕曾在主題日記這麼寫著:

 圖片1.jpg

圖片2.jpg  

 

後記二:

 教育是人影響人的神聖工作,

 在持續幾屆的教導中,

 我發現,

 也有其他老師將之運用在其班級中,

 這真是一件開心的事!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蘭兒 的頭像
    蘭兒

    李秀蘭老師的成長與教學心路

    蘭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